首页
学院动态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我院顺利举办2025年度东方学年会新时代东亚区域研究与东方古典学研究的新路径学术研讨会
发布日期:2025-11-19

2025年11月15-17日,2025年度东方学年会“新时代东亚区域研究与东方古典学研究的新路径学术研讨会”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白云山校区成功举办。本次大会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日语语言文化学院(东方学研究院)、敦煌研究院佛学研究中心、丝绸之路与敦煌研究中心与甘肃省中医药发展中心联合主办,得到了教育部日语专业虚拟教研室、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以及中国国际贸易学会日语与国际商务专业教学研究委员会等单位指导支持。

来自浙江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湖南大学、武汉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浙江工商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甘肃省中医药发展中心等科研院所的近300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襄盛会。

11月16日上午,会议主旨报告在第六教学楼学术报告厅举行。大会报告精彩纷呈,专家们围绕东方学、东方古典学与东亚区域研究等议题,发表了大会主旨报告。浙江大学王勇教授以深厚的学识梳理了“文献”概念的古今演变与中外交流史。他追本溯源,指出“文献”一词早见于《论语》,并经马端临《文献通考》明确其内涵为“文”(典籍)与“献”(贤者论述)的集合,这一概念其后成为东亚知识体系的共同基石。本场主旨报告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日语语言文化学院名誉院长陈多友教授主持。

 

陈多友教授(主持 左)与王勇教授(主旨报告 右)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王向远教授以其十年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三部系统梳理西方东方学、日本东洋学及中国东方学的专著为理论基础,明确指出“东方古典学”是实现学科整合与理论创新的关键路径。他重新定义了“古典”的内涵,强调其核心在于典范性而非单纯的时间古老,从而将东方近现代经典纳入研究视野。本场主旨报告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日语语言文化学院院长杨晓辉教授主持。

 

杨晓辉教授(主持 左)与王向远教授(主旨报告 右)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熊李力教授在谈及日语学科与期刊发展的未来时指出,区域国别学的兴起为外语学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使其能够超越传统的文学、语言学等领域,从政治、经济、社会等更宏观的视角深化对对象国的研究,从而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与学术创新。本场主旨报告由哈尔滨师范大学东语学院院长王琪教授主持。

 

王琪教授(主持 左)与熊李力教授(主旨报告 右)

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陈彦辉教授在以“日本春秋学研究”为题的主旨发言中,系统梳理了日本春秋学的发展脉络,并以江户末期儒学家安井息轩(安井西玄)的《左传集说》为个案,深入分析了其《左传》阐释的特征与价值。本场主旨报告由大连外国语大学日本语学院院长赵彦民教授主持。

赵彦民教授(主持 左)与陈彦辉教授(主旨报告 右)

香港城市大学郑培凯教授以“中国文化概念词语的翻译”为题,结合其长期在美教授中国思想文化的经验,深刻剖析了中西文化概念互译中的根本性挑战。郑教授通过“佛陀”“茶”“衙门”等词从音译逐渐融入英语的历程,以及《红楼梦》等经典书名多种译法背后的文化考量,阐释了文化概念的移植需经历长期的“浸润”与解释。本场主旨报告由天津外国语大学日语学院院长席娜教授主持。

 

席娜教授(主持 左)与郑培凯教授(主旨报告 右)

下午的主旨报告中,香港城市大学鄢秀教授在报告中以《论语》的诠释与翻译为核心,揭示了这部经典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复杂性与独特路径通过中英文译注的对比分析。鄢秀教授展现了译者在沟通中西理解、参与经典重构过程中的关键角色,也为经典文本的跨文化阐释开辟了新的可能。本场主旨报告由西安外国语大学日本文化经济学院副院长(主持行政工作)葛睿教授主持。

葛睿教授(主持 左)与鄢秀教授(主旨报告 右)

敦煌研究院根敦阿斯尔研究馆员在报告中系统梳理了丝路“香药”文化的传播脉络与当代价值。他强调,香药不仅具有“芳香行气、环境防疫”的医疗逻辑,更在佛教东传与本土实践中不断融合创新,形成独特的“以香为医、以香为养”文化体系。本场主旨报告由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院长李圣杰教授主持。

李圣杰教授(主持 左)与根敦阿斯尔研究馆员(主旨报告 右)

天津师范大学黎跃进教授在题为“建构东方古典学术体系的思考”的主旨发言中,深刻阐述了构建独立于西方范式之外的“东方古典学”学科体系的必要性与路径。他指出,“东方古典学”并非简单的地理概念移植,而是研究本体的根本性改变,必须立足于东方文明自身的传统与规律。本场主旨报告由牡丹江师范学院东方语言学院院长房国铮教授主持。

房国铮教授(主持 左)与黎跃进教授(主旨报告 右)

甘肃省中医药发展中心文建强主任指出,医学不仅是连接东西方文明的重要桥梁,更将持续为全球健康事业与医学创新贡献独特的东方智慧。本场主旨报告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日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赵冬茜教授主持。

赵冬茜教授(主持 左)与文建强主任(主旨报告 右)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王冬青教授以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罗伯特·骚塞的仿东方史诗《撒拉巴除魔记》为个案,揭示了东方学知识在文学中的独特传播路径。他指出,这一现象不仅体现了帝国时期西方对东方进行知识规训的努力,更指向了一个开放、不断创生的文学世界,为理解东方学如何通过文学脚注影响大众认知提供了新的视角。本场主旨报告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日语语言文化学院院长助理丁跃斌教授主持。

丁跃斌教授(主持 左)与王冬青教授(主旨报告 右)

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中心及公共政策实验基地主任桑慧慈女士以“流动的故乡”为理论框架,系统阐释了岭南文化从“流放之地”到“粤港澳大湾区”的演进逻辑。她强调,岭南文化“以动态求持久”的“岭南范式”,不仅为东方古典学的“经世致用”精神提供了鲜活的在地实践,也为理解全球背景下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视角。本场主旨报告由日本大阪阪南大学经营学系暨企业信息研究生院洪诗鸿教授主持。

洪诗鸿教授(主持 左)与桑慧慈主任(主旨报告 右)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杨晓辉教授在报告中系统梳理了中国古典学研究的现状与未来路径。面向未来,她提出三大发展方向:深化以“东方古典学”为代表的多元文化视野、加强跨学科研究范式的创新,以及在全球文明对话中构建具有东方文化特质的中国学术话语体系,从而推动形成与西方古典学对话互鉴的东方文化共同体。本场主旨报告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副编审王俊先生主持。

王俊先生(主持 左)与杨晓辉教授(主旨报告 右)

大连外国语大学苑英奕教授以韩国记者作家朴泰洵的纪行文集《国土与民众》为研究对象,深入阐释了其中所体现的“知行合一”精神。她强调,这种深入现场的写作,不仅体现了知识分子将实地考察与人文反思相结合的学术态度,更以“不被记录就会消失”的深刻自觉,为东亚知识界提供了一种自下而上重构历史的非虚构写作范式,彰显了“知行合一”的当代价值。本场主旨报告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日语语言文化学院副院长程亮副教授主持。

程亮副院长(主持 左)与苑英奕教授(主旨报告 右)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陈多友教授在发言中,高屋建瓴地阐述了中国古典学学科建设的根本路径与时代使命。他强调,构建中国古典学绝非对西方学术范式的简单移植,而必须以本土文明经验为根基,秉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主体性原则,实现从“被阐释”到“自我阐释”的范式转换。本场主旨报告由南京师范大学区域国别学研究院院长林敏洁教授主持。

林敏洁教授(主持 左)与陈多友教授(主旨报告 右)

除主旨报告外,来自各大高校的60余名学者分组进行了14个平行论坛的讨论。在这些平行论坛上,学者们围绕各自领域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展开了热烈的交流与碰撞,专家学者深入剖析区域东方学、古典学、文史哲研究及译文学等前沿问题,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为学术界提供了多维度的思考,不仅促进了学术思想的交融,也为东方学的未来发展提供了诸多富有建设性的思路与建议。

平行论坛

在大会闭幕环节, 外研社综合语种教育出版分社编委会副主任薛豹先生在致辞中深切感慨本次会议实现了卓有成效的跨学科对话。他从韩国纪行文研究、敦煌医学发掘到“流动的故乡”理论,生动说明了东方古典学在不同领域激发的回响与启发,并对外研社与广外长期的合作成果表示欣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陈多友教授在总结致辞中,以满怀感动与感谢之情,回顾了广外日语专业55年来的发展历程,并高度评价了王向远教授、黎跃进教授、杨晓辉教授等学者为东方古典学体系建构所做出的开拓性贡献。他强调,本次年会不仅在学术上实现了“深耕”与“融合”,更在组织上展现了广外团队的高效协作与开放姿态。最后,他寄语学界同仁继续保持思想活力,期待东方学的种子在来年“生根、开花、结果”,真正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的重要学术桥梁。大会闭幕式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日语语言文化学院副院长张志刚教授主持。

薛豹先生(左)、陈多友教授(中)与张志刚教授(右)

大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下帷幕。与会专家学者纷纷表示,此次会议内容充实、形式多样,不仅为东方学、东方古典学以及东亚区域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也为推动相关研究的深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合作契机。

此次盛会还得到了部分单位的支持与协助,包括日本国九州外国语学院、广东省翻译协会、北京大学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NAT-TEST中国总部、《东亚文化研究》杂志社、《日语学习与研究》杂志社、《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杂志社、《东北亚外语研究》杂志社、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中心、九三学社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基层委员会,以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英语语言文化学院、西方语言文化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亚非语言文化学院、高级翻译学院、区域国别学院(国际关系研究院)、非洲研究院等。

文字:秦冲、全明

图片:会务组

初审:丁跃斌

复审:陈多友

终审:杨晓晖 周秀娇

上一条: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朴美兰博士应邀主讲“东北亚区域研究”前沿讲座第四讲
下一条:五五华章 再谱新篇——广外日语专业成立55周年纪念大会顺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