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学术动态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动态 >> 正文
北京大学姜景奎教授来我校作中印语言文学讲座——首届全国东南亚语种专业学科建设研讨会印地语分会场
发布日期:2015-05-13

本网讯 5月8日下午,题为“中国对印度语言文学的研究”讲座在七教110室举行。本次讲座特邀北京大学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南亚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姜景奎教授担任主讲嘉宾。东语学院印度语言文学系全体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姜教授热情开讲

本次讲座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古代中国对印度语言文学的研究、近现代中国对印度语言文学的研究、当代中国对印度语言文学的研究以及现阶段中国正在进行和亟待开展的研究。

首先,姜景奎教授详细地介绍了佛教对中国以及印度语言文学研究的影响——发源于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后.大量的佛教经典也渐渐被译介到中国,且伴随着佛经的翻译,一些印度民间故事、寓言和童话也被译为汉语,还有一些带佛教色彩的文学创作也被当作佛经翻译成汉语。而此过程中,鸠摩罗什、真谛、玄奘、不空等历史上著名译经家为古代中国对印度语言文学的研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随后,姜教授介绍了近现代中国对印度语言文学的研究发展历史。从1916年“印度哲学概论”被列为北大哲学门必修科目开始,近现代中国对印度语言文学的研究历史将近有100年。在20世纪20到40年代,中国学者对印度文学全面关注,其中在译介和研究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学者主要有许地山、郑振铎和季羡林。

当代中国对印度语言文学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第一阶段(1949-1962)中国译介的印度文学作品出版了59种,作品大多译自梵语、印地语、乌尔都语、孟加拉语、英语;第二阶段(1962-1978)受中印边界问题和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中国对印度文学的译介及研究工作陷入了停滞;第三阶段(1978—)这一时期内,中国译介的印度文学作品多达300种以上,期间也有因受中印边境及文化大革命的影响而停滞过,但是于1978年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例如印度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的汉译;而现在中国对印度语言文学的研究也迈向了新的阶段,不仅民间的翻译、交流不断加强,双方政府亦从政策上加强合作。

姜教授说道,当前主要有两种翻译队伍,一种是接受过专业而系统的印地语教育培训的专业人才,而另一种是没有印度本土语言(即印地语)背景而从事翻译印度英语作品的工作者。他认为,前一种翻译队伍应在研究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并提及到2013年5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印期间,两国政府决定开启中印经典和当代作品互译出版项目,因此姜教授希望印地语学生能树立远大目标,努力学习,勇于肩负起外语学习者的重要使命,以促进文化交流。

学生积极向姜教授提问

在本次讲座中,姜教授以他生动幽默的语言和精彩独到的见解给在场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亦就中印文化方面问题踊跃提问。


文字:区绮雯

摄影:谢思莹

编辑:陈淑莲


附:姜景奎教授简介

姜景奎教授,1967年出生,先后获得北京大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南亚学系主任、印度研究中心副主任、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副主任,主要从事印度近现代语言文学、印度宗教及南亚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专著有《泰戈尔文学作品研究》(合著)等,编著有《印度文学文化论》等,论文有《印地语民间戏剧》、《印度宗教的分期问题》等(50余篇)。

上一条:第261期著名教授论坛--《日本人眼中的徐福》
下一条:岡千仞《观光游记》里的中国观--日本札幌大学孔子学院院长张伟雄专题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