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学术动态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动态 >> 正文
神奈川大学佐野贤治教授为我校师生开设海外名师系列讲座
发布日期:2022-12-12

 

11月30日至12月8日,日本著名民俗学家、神奈川大学名誉教授、日本常民文化研究所前所长佐野贤治教授应邀参加由我校日语语言文化学院和东方学研究院、敦煌研究院佛学研究中心、教育部日语专业虚拟教研室联合主办,我校日语语言文化学院中日比较生态文学研究所、中外生态文学比较研究创新团队协办的海外名师系列讲座暨2022年东方学研究论坛——“东亚民俗学”。系列讲座历时两周,以线上形式圆满举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日语语言文化学院院长杨晓辉教授,东方学研究院院长陈多友教授以及来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北京大学、敦煌研究院、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日本神奈川大学等30余所高校与科研院所的师生出席讲座,线上与会人数超过800人次。讲座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日语学院程亮副教授、敦煌研究院佛学研究中心根敦阿斯尔研究员以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日语学院徐磊教授主持。

四场讲座主题

第一场讲座“日本民俗学”于11月30日举行。佐野教授整体介绍了四场讲座的基本内容,并回顾了自己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东亚进行民俗调查与研究的经历。他从“传统与近代产生矛盾”切入,重点谈论了柳田国男的民俗学思想,并从“常民”的概念出发,提出“乡土研究”迈向“世界常民学”研究的可能性和发展路径,认为“世界常民学”是一门增进各国人民相互理解、带领世界人民迈向幸福与和平的学问。在互动交流环节,参会师生积极参与,就日本民俗学对中国民俗学的参考价值、中日比较民俗学的发展方向、民俗学的实践道路等问题与佐野教授积极交换了意见。

第二场讲座“比较民俗研究”于12月1日举行。佐野教授着重强调了“海上之路”实为鳗鱼之路的学术观点,为思考日本民族起源问题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他以水稻栽培的传播为线索,结合常绿阔叶林理论,介绍并分析了日本现今留存的新尝祭、奥能登田神祭等仪式。他通过流经日本列岛的洋流线索,指出“海上之路”应为鳗鱼之路,并将日本的鳗鱼民俗与我国云南地区的相关民俗进行比较。最后,佐野教授介绍了海奴韦莱神话、印度摩诃迦罗、中国大黑天财神等日本本土以外的神话体系,并与日本本土的类似神话进行比较。在互动环节中,参会师生就如何平衡民俗学与生态保护等课题与佐野教授进行深入交流。

佐野贤治教授与参会代表交换学术意见

第三场讲座“佛教民俗学”于12月7日举行,佐野教授以“十三佛”民俗仪式为例,阐述了日本民俗与佛教的关系,并对以往民俗学“去佛教化”的倾向做出深刻反思,强调佛教思想在日本甚至整个东亚社会的民俗中所发挥着作用。讲座后半,他以佛教的“福田”思想为例,呼吁中日学界同仁不忘初心,始终践行“引导人类走向幸福”的学术宗旨。在互动环节中,与会代表与佐野教授就“佛教民俗学”在社会发展以及人类福祉事业中的可能性等课题积极交换意见。

第四场“民具学研究”于12月8日举行。佐野教授着重介绍了民具研究的三大目的:探究生活的变迁、变化,促进地域振兴与民俗博物馆的建设以及为世界常民学提供资料。讲座最后,他展望了民具研究在未来的可能性和贡献,认为民具研究可以通向“世界常民学”,可以增进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实现多文化共生与世界和平,并期待中国民具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在互动环节中,参会师生与佐野教授就日本考现学与民具学之间的关系、敦煌壁画与民具研究的接点、民具研究与当地民众的主体性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学术交流。

本次海外名师系列讲座,佐野贤治教授从东亚民俗学的研究视角出发,围绕着“日本民俗学”、“比较民俗研究”、“佛教民俗学”以及“民具学研究”四大研究领域进行了精彩论述。为期两周的系列讲座,不仅为我校师生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和交流机会,还开拓了大家的学术视野,同时也激发了青年教师与研究生对专业学习的热情,师生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文/图:邓桃香

谭昱芊

初审:程亮

复审:张志刚

张秀强

终审:杨晓辉

周秀娇

上一条:中国社科院唐永亮研究员应邀主讲我院高端学术系列讲座
下一条:我院举办严绍璗先生追思会暨中日比较文学比较文化研究学习成果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