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学术动态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动态 >> 正文
著名翻译家林少华之村上春树:孤独,“高墙与鸡蛋”
发布日期:2009-10-30

本网讯 10月29日下午两点,我校北校区一教602室迎来了著名翻译家林少华教授以及他极富人文气息的讲座——“村上春树:孤独,‘高墙与鸡蛋’”。参加此次讲座的有我院副院长陈多友、日语系主任丁国旗以及我校广大热爱文学、慕名而来的学子。

记者到场时,602室早已是座无虚席,并且还有同学不断涌入。很多同学不得不站在过道聆听讲座,站得累了就蹲下甚至直接坐在地上,场面非常火爆。

慕名而来的同学源源不断


林少华教授1975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外文系日文专业,曾长期任职于暨南大学,现为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招收日本文学与翻译方向研究生。他是一位少有的译作等身的学者,主要著作有《村上春树和他的作品》。译有《挪威的森林》、《海边的卡夫卡》等25卷村上春树文集及夏目漱石、芥川龙之介、川端康成、井上靖、东山魁夷等名家作品凡35余种。同时撰有中日古诗比较和日本近现代文学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20余篇。他的译笔深受广大读者认同,在翻译长期不受重视的中国他为翻译家赢得了极高的声誉和地位。

丁国旗介绍著名翻译家林少华


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林少华教授走上讲台,深情地说,在他有效人生中,大部分梦想都发生在广东,此次旧地重游使他心情非常激动。林少华说,他经历过许多事情,也体验过种种感情,但是唯有翻译村上春树的作品这件事仍在大众的视野当中,也唯有孤独这种情感始终挥之不去。因此,此次他主要谈的就是孤独在村上春树的作品中如何体现以及他隐喻中的“高墙与鸡蛋”。

首先,林少华描述了他自己年少时的孤独,以及父母的逝世使他陷入的孤独,接着,他引经据典列举了古今孤独的学者。他说,孤独正如爱情和战争一样,是作家、诗人笔下永恒的主题。孤独与喜怒哀乐一样,是人类最普遍的情感,是一种人生的体验。这就是当代都市人微不足道而又刻骨铭心的孤独。林少华指出,村上以他冷静而诡异的笔触雕磨出都市人的孤独,审视人性的本质。他的许多小说,诸如《斯普特尼克的恋人》对孤独做了饶有趣味的表述,但是村上所要表达的不仅仅是“孤独本身即是美”,而是对人的本质、社会的本质、人类未来走向的批判性审视和质疑。

村上发出了一种质问:“你的孤独、你的心灵真的是你属于你自己的孤独吗?”“你的自我是否属于本真的自我,你的孤独是否为孤独?”村上的作品中频繁出现的“消失”“哪里也到不了”表现出了他的小说中孤独的主题,但已“几乎不含有任何悲剧性的因素”,这已是一种命运式的无奈。村上到底想表达什么?面对广大中国读者的疑问,林少华说村上在挖掘生命的尊严。

引经据典讲述“孤独”

林少华说,村上小说中的主人公都自成一体、有不异于他人的个人价值观并且保有一贯性,正是这种特质使他们体味到了孤独、耐心等待的本质。他以他的小说、以他守望孤独的方式,从形式上讲是体现了界于社会主流的边缘人的孤独本质,而实际上他体现的是流于整个社会的普遍的孤独感。

短暂的休息之后,林少华教授进入了他的第二个主题“高墙与鸡蛋”,这是他根据村上春树在以色列领取耶路撒冷文学奖时的演讲所取的命题。他开玩笑说:“我要冒充一下村上,大家也姑且充当一下以色列总统”,在场的同学不禁笑了,满心期待下文。林少华说,村上以先声夺人的开场白表达了他这样一个观点:假如这里有坚固的高墙和撞墙破碎的鸡蛋,我总是站在鸡蛋这一边。村上也通过他的小说传达给读者面对“高墙”时应有的立场和姿态。最后,他总结道,村上所体现出来的正是小说家“让灵魂获得自由”与“选择站在鸡蛋一边而不站在高墙一边”的社会责任感。

随后陈多友也谈到,人们在对抗高墙体制面前无疑是脆弱的,但我们不能就此放弃真善美的追求。他还表示林少华的译作为村上作品在中国的流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使人们认识了村上春树,能够贴近地理解村上的精神。他这样幽默地总结——孤独的村上遇到了孤独的林少华,于是产生了光明。

整个讲座过程中同学们安静而专注地聆听,林少华不时迸发出的幽默语句也赢得了同学们笑声与掌声。林少华表示:“以前没讲得这么感动过。”在随后的自由发问环节,同学们更是热情举手发问,与林教授互动交流。

没座位也不影响同学们专注聆听

文字记者:郭美燕

摄影记者:邓宇阳

编辑:黄雪琴温晓思钟丽婵

上一条:日语系杨诎人教授荣获“杰出贡献奖”
下一条:从日剧看日本企业的发展战略 ——杉山泰教剖析在广州日企该如何度过金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