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学术动态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动态 >> 正文
一堂别开生面的翻译课——宿久高教授讲座侧记
发布日期:2011-04-01

本网讯 3月21日上午,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原会长、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宿久高教授为日语系三年级学生带来了一堂师生互动、气氛活跃的翻译课。讲座主题是“漫谈汉日翻译”,即如何把汉语译成日语。这是宿久高教授继09年12月之后再度前来讲学。我院院长陈多友、副院长丁国旗也出席了本次讲座。

宿久高教授——学者的儒雅风采

讲座中,宿久高举出了多个例证,多侧面说明翻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微妙之处。宿久高当场在黑板上默写了《日本书纪》中的一节(古汉语),他那行云流水般的书法令同学们啧啧称奇。之后,他将这段话翻译成现代日语,耐心讲解,现身说法。他鼓励大家,一些看起来很有难度的翻译,并不像同学们想象的那么高不可攀。

再者,翻译时要避免机械搬弄。如“家”念为“うち”时意为“家室”。“私は広州に家(うち)があります。潮州にも家(うち)があります”则会闹出笑话。正确应将“家”念为“いえ”,才是“房屋”的意思。

其次,判定一篇译文好不好,不是单看字面,更重要的还在于字里行间意义的传达,还要努力译出感情色彩。他以“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海边出生,海里成长”这句歌词为素材,让学生上台翻译,当场教练。在批改学生译文时,他将“海(うみ)”改成“大海原(おおうなばら)”,并在句末加上含亲切感的语气词“よ(哟)”,以此说明要细致感受原文的情感,然后在译文中予以再现。

又比如,翻译是跨文化交际活动。理解中日文化差异以及表达方式的不同,按照对方习见的、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进行归化翻译,可以更好地达到交流的目的。例如汉语中的问候方式“您吃过饭了吗”,不应直接翻译成日语,而应译成“您好吗”。理解原文表面之后的本意,是准确翻译的不二法门。

“在日译汉时,相比起译者日语实力的高低,译文的优劣更在于译者对母语汉语的理解。而汉译日时,在理解中文的基础上,应用日语的思维来翻译。”宿久高以这句话作为此次讲座的总结表述。

“如果学生听写单词时有一个不会,就让他抄写500遍。”宿久高告诉同学们,吉林大学始终坚持对学生的高标准、严要求,借此为学生打下扎实的根基,并让其在学术上持有严谨的态度。这句话让在场的同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文字:刘梦如

摄影:雷 蕾

审阅:丁国旗

附:宿久高个人简介

宿久高毕业于吉林大学日语系,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原会长,现任吉林大学日语博士生导师。同时兼任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会长、教育部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中日比较文学文学会副会长、吉林省外语协会理事长、吉林省文学会副会长。以日本文学为研究方向,硕果累累。代表著作有《日本中世文学史》《日本文学研究》等,代表论文有《日本古典诗歌的种类与形式》。

上一条:MBA讲坛第26讲:做企业控制人的职业经理人——日语系杰出校友刘述峰讲座
下一条:探索大震灾与闭塞时代中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