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工作
党建动态
首页 >> 党群工作 >> 党建动态 >> 正文
【战疫广外人】艾河旭:用阿语翻译搭起中伊合作抗疫之桥
发布日期:2020-03-25

链接地址:https://www.gdufs.edu.cn/info/1106/53764.htm

 

外出需要全副武装的保卫护送,半夜不时被营地外的爆炸声惊醒……这是中国红十字会总会防疫专家组在伊拉克执行任务时的日常。3月7日,我校日语学院、亚非学院(筹)阿拉伯语专业教师艾河旭被省红十字会选派为阿拉伯语翻译,和广东省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专家队一道踏上了飞往巴格达的航班。这个90后的大男孩面对紧急任务没有丝毫迟疑,“青山一道,同担风雨。能用专业知识为全球抗击疫情做出贡献,我感到非常荣幸。”

艾河旭

“当国家需要我的时候,不论是哪里我都会奔赴‘前线’”

3月5日下午,艾河旭接到了学院打来的电话,“随省专家团出访伊拉克,越快越好!” 由于疫情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彼时的他还滞留在乌鲁木齐的哥哥家中。作为阿拉伯语专业教师,艾河旭对伊拉克当前的局势十分了解。他坦言内心曾有过一丝担忧,但代表学校随团出访的光荣感和为国出征的责任感盖过了所有紧张和忧虑。当被问道“这个任务你能不能完成”时,他不假思索地回答:“一定顺利完成组织和学校安排的工作!”

在埃及开罗大学度过硕博生涯的艾河旭此前参与过多场大型国际会议的翻译工作,“我深知此次任务一定十分艰巨,同时充满了挑战与危险。但国家需要我的时候,不论是哪里我都会奔赴‘前线’。我希望能去伊拉克帮助兄弟国家的人民保卫生命健康,打赢这场抗疫‘阻击战’。”

从乌鲁木齐返穗,艾河旭遇到了手续紧急、交通不畅、多重检疫等障碍,学校党委、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日语学院、亚非学院(筹)及校医院等各部门通力合作,为艾河旭排除困难,并为他准备了防护用品和常用药品等物资。

3月7日下午,艾河旭准时来到白云机场,与来自传染病防控、流行病学、重症医学、核酸检测等领域的另外6位中国专家会合,专家团队携带核酸检测试剂盒和其他医疗用品、设备等重达8吨的人道救援物资,踏上了飞往巴格达的航班。

中国援助伊拉克防治新冠肺炎医疗专家组抵达巴格达国际机场

“实验室要在48小时内改造完成”

到达当天,营地附近就传来骇人的爆炸声。然而艾河旭并未顾及周围的环境,在巴格达的每一天都是和时间赛跑。自工作开展以来,专家团队已同伊拉克卫生部和疾控中心官员、世卫组织代表等进行大量技术性沟通,并考察了巴格达医学城医院。“刚开始的几天,每天只睡了三四个小时。”接到记者采访当天,是艾河旭到驻地十几天来的第一个休息日,但他仍需要与团队成员商量工作和后续安排。

中国专家团队此行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协助伊方医院建立核酸检测试验室、CT实验室、生物分子实验室,安装医用CT机及X光机等相关设备,以提升伊拉克新冠病毒检测能力,遏制病毒大规模传播。艾河旭主要负责跟进和沟通这三个实验室的选址、改造工作,以及为联合国驻伊办事处医务人员和伊拉克医务人员的培训提供翻译服务等。艾河旭表示:“我的职责是为专家团做好后勤保障服务,在执行任务中遇到的任何问题都要一起解决。”

据专家团队判断,冠状病毒病例已遍布伊境内各省,呈多点暴发趋势。为了尽快提升核酸检测能力,巴格达医学城必须在48小时内将一个会议室改造为基本合格的实验室,为此,艾河旭与伊方签订了责任书。由于时间紧迫,且存在一定的改造难度,本以为目标难以达成:“我们一开始都不相信能改造成功,但是两天之后工程师联系我们去验收,虽然不是完全符合规范,但是作为一个检测的实验室,它的功能是已经具备了!”这让艾河旭喜出望外。最近几天,艾河旭与另两名专家正在全力协助安装实验室设备、强化实验室防护措施、完善样本的接受流程,同时对当地的医疗团队进行仪器使用的技术培训。

艾河旭(左一)和专家团成员在改造好的核酸检测实验室前

“之前看新闻时就感到这里的形势严峻,现在来到了才知道确实不易。” 由于需要经常出入隔离病房和生化实验室,重重防护对艾河旭来说是家常便饭,防护服、护目镜、2层口罩和手套,光是穿戴上这些“装备”就需要花30分钟。“非常热,有时候会喘不上来气。”从艾河旭传回来的照片可以看到,因为长时间穿戴防护用品,他的脸部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破损出血。

谈起印象最深的事,艾河旭直言是伊拉克人民对中国医疗队的感激和认可。他回忆起在伊拉克国家癌症中心(冠状病毒防护治疗中心)定下CT实验室的改造方案后,中心主任慕斯阿布·拉比伊院长激动地对他说:“是人道主义精神让中国人和我们当地人团结在了一起,你们是世界人民的典范!” 艾河旭把这番话认真地一字一句地写在了笔记本上。“作为中国人,我觉得非常自豪。”在整个采访中,“自豪”是被艾河旭频频提及的一个词。

艾河旭(左)协助专家进行DR设备调试

“我是翻译,服务专家团队就是职责”

近两周以来,艾河旭参与了对伊方医护人员、中资企业员工等10场新冠肺炎防护知识培训,培训人数达两三百人。除了对身体的挑战,大量的医学和机械术语也是艾河旭面临的难关。为此,他试译了新冠肺炎第七版治疗方案、查阅了外网新闻以及国内公众号的词汇总结,结合自身理解和生活常识,以求尽可能快速而精确地将我国专家团队的意见传达给伊拉克工作人员。他坦言,短时间内掌握全部的术语体系是不太现实的,但是可以尽快地掌握,比如新闻中就会涉及最新的术语译法。他表示,在一些情况下,遇到专业术语不必纠结具体怎么说,只要把意思表达出来,转译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切记不能生搬硬套,按照字面意思翻译,以免产生误解。”

此外,艾河旭还面临伊拉克口音适应方面的挑战。阿拉伯语标准语仅在新闻和教学领域使用,22个阿拉伯国家大都使用自身的方言,各方言之间差异巨大。伊拉克就有5种方言,同时北部地区通行库尔德语。而他所熟悉的是阿拉伯语标准语和埃及方言,因此在实际翻译中尽量双方使用标准语,遇到专业术语的时候综合使用英文和阿拉伯语解释。艾河旭常常利用回到营地休息的时间进行“充电”,“我会仔细阅读国内外文局整理出的涉新冠肺炎词汇表,法语的翻译我也拿来参考了。”

待巴格达的任务告一段落,艾河旭将随团队去往伊拉克北部的库尔德地区,开启下一阶段抗“疫”征程。伊拉克大使馆社交媒体下的3000多条来自库尔德普通民众的留言让专家团队倍感振奋,“他们十分期待中国医疗团队的到访。”但这次出行面临着更危险的形势、更艰苦的条件,艾河旭表示:“作为翻译,我是一定会去的,服务专家团队就是我的职责。以后有同样的任务,我也会直接答应下来。”

伊拉克国家医疗城负责人哈桑与艾河旭(右)进行交流

“我与阿拉伯人之间的感情就像是家人一样”

一次核酸检测试验室的培训任务结束后,艾河旭和另外几名专家在附近的小商店采购了一些物品。他离开小店不久,小店老板小跑着追了过来,塞给他一大包糖果。“小店老板听到我说阿语觉得特别亲切,他知道我们是来自中国的医疗团队,希望以此表示感谢。”面对小店老板的善举,与阿拉伯语相伴十余年的艾河旭很有感触,“世界之间早已不分你我,我与阿拉伯人之间的感情就像是家里人一样,我很希望伊拉克的局势变得更平稳一些的,也很希望我们的援助能够帮到他们。”

在使馆的领导下,艾河旭所在的团队成立了临时党支部。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他第一次参加了党支部会议。他认为,此次作为国家医疗队的一员“出征”伊拉克,同伊拉克政府、人民团结在一起与新冠疫情做战斗,不仅是对自我的历练,更是对党员精神的切身实践。

艾河旭脱下防护装备的状态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援助伊拉克新冠肺炎防疫专家组在巴格达的工作已经初见成效,伊拉克政府出台了最严厉的防控举措,限制人员流动、停飞所有航班,政府工作人员必须佩戴口罩、勤洗手、勤消毒……三个实验室的搭建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很快便能投入使用。

艾河旭表示会在回校后将自己的经历和学生分享,他希望能把这份为国出征的自豪感带给学生,更希望他们未来也有机会亲身感受。他期待更多的广外学子运用专业所学参与国际事务:“在学好外语的同时,要多多了解其他行业,充实自己,同时也要勇于运用自身的优势在不同领域发挥特长、为社会多做贡献。”

 

 

 

伊拉克记者制作视频感谢中国援助伊朗专家组

上一条:同心战“疫”,日语和阿语师生积极参与多语种微课堂录制
下一条:以“译”战疫,波斯语教师助力战译先锋队